订阅以接收新文章的通知:

你的计算机内存每7.8微秒会有一个小停顿

2018/11/23

10 分钟(阅读时间)
现代 DDR3 SDRAM. 资料来源: BY-SA/4.0 by Kjerish

最近,在访问山景城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时,我深深地被过去的一些磁芯内存所吸引。

资料来源: BY-SA/3.0 by Konstantin Lanzet

我发现我完全不知道这些东西曾经是如何运作的。我想知道环是否旋转(它们没有),以及为什么每个环都有三根电线穿过(我仍然不明白它们是如何工作的)。更重要的是,我意识到我对现代计算机内存——动态RAM的工作方式知之甚少!

资料来源: Ulrich Drepper's series about memory

我对动态RAM工作原理的结果之一特别感兴趣。如你所见,每一位数据都是通过RAM芯片内的一个小电容充电(或低电平)存储的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电容逐渐失去电荷。为避免丢失存储的数据,必须定期刷新以将电荷(如果存在)恢复到其原始级别。此刷新过程包括读取每个位的值,然后将其写回。在此“刷新”期间,内存被占用,无法执行加载或存储位等正常操作。

这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,我想知道......我们有没有捕捉到软件中刷新带来的延迟?

动态RAM刷新入门

每个DIMM模块由“单元(cells)”和“行(rows)”,“列(columns)”,“面(sides)”和/或“模组(ranks)”组成。犹他大学的这个演讲诠释了命名法。您可以使用 decode-dimms命令检查计算机中的内存配置。举例如下:

$ decode-dimms
Siz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96 MB
Banks x Rows x Columns x Bits              8 x 15 x 10 x 64
Rank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
如今我们不需要进入整个DDR DIMM布局,我们只需要知道单个存储单元(存储一位信息)。具体来说,我们只关心储存单元如何执行刷新过程。

我们来看两份文档:

存储在动态存储器中的每个位都必须经过刷新,通常为每64ms一次(称为静态刷新)。这是一项相当耗时的操作。为避免每64ms出现一次大的停顿,这一过程被分为8192个较小的刷新操作。在每个操作中,计算机的存储器控​​制器向DRAM芯片发送刷新命令。在接收到指令后,芯片将刷新其单元总数的1/8192。计算一下: 64ms / 8192 = 7812.5 ns或7.81μs。

这意味着:

  • 每7812.5 ns有一次刷新命令,称为tREFI。
  • 芯片执行刷新和恢复需要一些时间,因此它可以再次执行正常的读写操作。这一次称为tRFC,为75ns或120ns(参考提到的Micron数据表)。

当存储器很热(> 85C)时,存储器单元电荷保持时间下降,静态刷新时间减半到32ms,tREFI下降到3906.25 ns。

典型的内存芯片用于刷新的时间占其运行时间的很大一部分——介于0.4%到5%之间。此外,存储器芯片功耗是典型计算机功耗中的一大部分,并且大部分功率都用于执行刷新。

在刷新动作的持续时间内,整个存储器芯片被封锁。这意味着每过7812ns,内存中的每个位都被封锁超过75ns。让我们来测量一下吧。

准备实验

要以纳秒级间隔测量操作,我们必须编写一个紧密循环(也许用C语言编写)。它看起来是这样的:

for (i = 0; i < ...; i++) {
		// Perform memory load. Any load instruction will do
		*(volatile int *) one_global_var;

		// Flush CPU cache. This is relatively slow
		_mm_clflush(one_global_var);

		// mfence is needed, otherwise sometimes the loop
		// takes very short time (25ns instead of like 160). I
		// blame reordering.
		asm volatile("mfence");

		// Measure and record time
		clock_gettime(CLOCK_MONOTONIC, &ts);
    }

Github上提供了完整代码

代码非常简单直接:执行内存读取, CPU刷新缓存数据,测量时间。

(注:在第二个实验中,我尝试使用MOVNTDQA来执行数据加载,但这需要特殊的不可缓存的内存页面,这种页面需要root访问权限。)

在我的计算机上,它生成的数据是这样的:

# timestamp, loop duration
3101895733,     134
3101895865,     132
3101896002,     137
3101896134,     132
3101896268,     134
3101896403,     135
3101896762,     359
3101896901,     139
3101897038,     137

通常我每循环得到~140ns,循环持续时间周期性地跳到~360ns。有时我会得到超过3200ns的奇数读数。

不幸的是,数据结果非常杂乱,很难看出是否存在由刷新周期导致的明显延迟。

快速傅里叶变换
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计算到的。由于我们想要找到一个固定时间间隔事件,我们可以将数据输入FFT(快速傅立叶变换)算法,该算法能够揭示频率域的结果。

我并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一点的人——以Rohamham成名的Mark Seaborn 在2015年就采用了这项技术。即使在看过了Mark的代码之后,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也比我预想的更难。但最后我完成了这一工作。

首先,我们需要准备数据。快速傅里叶计算要求对输入数据进行恒定的采样间隔采样。我们还需过滤数据以减少噪音。通过反复试验,我发现数据被预处理后的计算效果最好:

  • 忽略循环迭代的小值(小于平均值* 1.8),并用“0”读数替换。我们不希望将噪音输入算法。
  • 所有剩余的读数都替换为“1”,因为我们不需要考虑由某些噪声引起的延迟幅度。
  • 我设定的采样间隔为100ns,但实际设置为任意达到奈奎斯特值(双倍预期频率)的数字也能正常计算
  • 在数据输入FFT之前,我们需要使用固定的时序对数据进行采样。所有合理的采样方法都可以正常计算,我最终选择了基本的线性插值。

该算法大致是:

UNIT=100ns
A = [(timestamp, loop_duration),...] 
p = 1
for curr_ts in frange(fist_ts, last_ts, UNIT):
    while not(A[p-1].timestamp <= curr_ts < A[p].timestamp):
        p += 1
    v1 = 1 if avg*1.8 <= A[p-1].duration <= avg*4 else 0
    v2 = 1 if avg*1.8 <= A[p].duration <= avg*4 else 0
    v = estimate_linear(v1, v2, A[p-1].timestamp, curr_ts, A[p].timestamp)
    B.append( v )

结果会在我的数据中产生相当单调的矢量,如下所示:

[0, 0, 0, 0, 0, 0, 1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
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1, 1, 0,
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
 0, 0, 1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0, ...]

矢量很长,通常约为20万个数据点。通过这样的数据准备,我们准备将其输入FFT!

C = numpy.fft.fft(B)
C = numpy.abs(C)
F = numpy.fft.fftfreq(len(B)) * (1000000000/UNIT)

很简单吧?结果将会产生两个向量:

  • C中包含复杂的频率分量。我们对复杂的数字不感兴趣,我们可以通过调用 abs()函数将它们处理成单调的分量。
  • F中包含各频率采样率(采样点数)对应的矢量C中位置的标签。我们需要将其标准化为Hz单位——通过将其乘以输入矢量采样频率。

结果可以绘制成下图:

由于我们将延迟时间归一化,因此Y轴是无单位的。尽管如此,它仍然清楚地显示了某些固定频率间隔的峰值。让我们放大来看:

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前三个峰值。经过一些无意义的算术,包括将读数至少是平均值10倍的滤除,我们可以提取出基础频率:

127850.0
127900.0
127950.0
255700.0
255750.0
255800.0
255850.0
255900.0
255950.0
383600.0
383650.0

计算:1000000000(ns / s)/ 127900(Hz)= 7818.6 ns

太棒了!第一个频率尖峰确实是我们正在寻找的,并且确实与刷新时间相关。

256kHz,384kHz,512kHz等的其他尖峰是我们128kHz基频的倍数(称为谐波)。这些是预期之内对像方波这样的东西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副产物。

为了便于实验,我们准备了此工具的命令行版本。您可以自己运行代码。这是在我的服务器上运行的示例:

~/2018-11-memory-refresh$ make
gcc -msse4.1 -ggdb -O3 -Wall -Wextra measure-dram.c -o measure-dram
./measure-dram | python3 ./analyze-dram.py
[*] Verifying ASLR: main=0x555555554890 stack=0x7fffffefe2ec
[ ] Fun fact. I did 40663553 clock_gettime()'s per second
[*] Measuring MOVQ + CLFLUSH time. Running 131072 iterations.
[*] Writing out data
[*] Input data: min=117 avg=176 med=167 max=8172 items=131072
[*] Cutoff range 212-inf
[ ] 127849 items below cutoff, 0 items above cutoff, 3223 items non-zero
[*] Running FFT
[*] Top frequency above 2kHz below 250kHz has magnitude of 7716
[+] Top frequency spikes above 2kHZ are at:
127906Hz    7716
255813Hz    7947
383720Hz    7460
511626Hz    7141

我必须承认代码并不完全稳定。如果出现问题,请考虑禁用Turbo Boost,或进行CPU频率调整和性能调整。

最后

这项工作有两个主要的要点。

我们已经看到低电平数据很难分析,而且看起来很杂乱。但是我们可以采用良好而久经考验的快速傅里叶变换,而不是试图用肉眼看出来。在准备数据时我们需要按照一些主观的想法来处理。

最重要的是,我们发现通常情况下,从简单的用户空间流程中测量细微的硬件行为是可行的。这种想法促成了原始的Rowhammer漏洞的发现,被用于Meltdown / Spectre攻击,并在最近的ECC击败Rowhammer再生中再次出现

还有很多话题还可以聊。我们现在仅仅是了解到内存子系统内部工作的表面。我建议阅读以下内容来进一步了解:

最后,这里有一个关于旧磁芯存储器的好读物:

我们保护整个企业网络,帮助客户高效构建互联网规模的应用程序,加速任何网站或互联网应用程序抵御 DDoS 攻击,防止黑客入侵,并能协助您实现 Zero Trust 的过程

从任何设备访问 1.1.1.1,以开始使用我们的免费应用程序,帮助您更快、更安全地访问互联网。要进一步了解我们帮助构建更美好互联网的使命,请从这里开始。如果您正在寻找新的职业方向,请查看我们的空缺职位
简体中文

在 X 上关注

Marek Majkowski|@majek04
Cloudflare|@cloudflare

相关帖子